来源:中国农网 2020-05-27
今年,因户施策、因园签约,山西吉县6000亩苹果园实现了生产托管,一支支果树修剪、喷药、施肥等专业托管队伍活跃在乡间果园。
“在果园托管作业中,吉县探索形成了‘五方联手建体系,目标管理下订单、六统六降优服务、全程参与强监督’的苹果生产托管模式,实现果园托管、果业提质、果农增收多方共赢。”吉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丁宏介绍说。
这标志着,在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后,生产托管成功向农业产业结构比重日益增加、支撑农民增收的经济作物延伸,山西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农业产业实现快速提档升级。
五方联合 搭建托管平台
吉县是全国苹果优生区,经过30余年的不懈接力,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80%,年产22万吨,产值10亿余元,成为9.5万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尤其近几年,苹果远销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声名远播。
产业发展脚步越来越快,企业主体却越来越谨慎。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杨朝辉解释说:“国际市场对苹果质量把控度和标准一致性的要求更加严苛。回归塑造高品质的种植环节是很多企业的现实选择。”
回归种植端,两个阻点摆在面前。一是,果农经营的果园小而分散,难以规模化,果品无法标准化;二是,“年轻人外流,普遍老龄化的劳动力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造成果农‘干不了’。进而现代化设施技术投入不足、管护方式落后,造成果园‘干不好’。”吉县东城乡果树技术员葛成稳说。
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
如何实现果园规模化,并在果农干不了、干不好的生产环节发力?通过生产托管模式种植,组建苹果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吉县的破题之举。
山西壶口有机农业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苹果产业开发的省级农业龙头公司,承担着农业部有机旱作农业开发试验项目,在果农中有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该公司牵头整合县域内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农资经销商组建起吉县苹果产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
有了服务联合体,果园托管后会享受到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六个统一服务。
在生产环节上,组建的8个技术服务队按照苹果生产周期提供技术支撑;专业技术、机械操作和修剪、疏果、套袋、采摘等服务队伍提供标准化作业;联合体直接对接农药、化肥、果袋等生产厂家,直接配送到果园,提供农资供应;依托智慧生态苹果产业链,建立托管户全流程信息系统和质量追溯机制。
在流通环节上,联合体将对托管果园的苹果集中保底收购,进行分级包装,冷链配置,对接国内外市场,提高品牌溢价,降低果农销售成本。
这之后,服务联合体横向联合金融保险机构和吉县农商行,就果树生产托管开发金融产品“利农宝”,为托管果园办理自然灾害保险,以低利率为托管果农提供贷款服务;纵向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果业中心,获取政策引导、培训指导等扶持,联合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宣传、组织果农托管生产。
这样,以社会化服务联合体为依托,县级部门指导监督、乡村基层组织协调推动、金融保险机构保障支持、果农参与的果园生产托管服务体系形成,并覆盖苹果从产到销的全产业链。
果园选择套餐 果农全程参与
有了平台,果园托管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让果农和果园广泛参与进来,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在吉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丁宏看来,这个问题就在于果农选不选择生产托管。“基于苹果管理环节多、用工成本高,果园种植基础各异,又面临自然和市场价格的双风险,果农会犹豫观望。”他说。
苹果种植环节多,而且环环相扣。山西壶口有机农业公司把这些环节细分为29个工序,按照一户一方案、一园一合同的原则,对施肥、打药、锄草、修剪等果农“干不了、干不成、干不好”的生产环节实施生产托管;对疏花疏果、套袋卸袋、采摘入库等工序,根据每年不同时期物候条件,以技术托管的方式,给予生产指导。
在托管协议签订前,公司组织专家技术团队对果园逐片区、逐果园、逐品种树开展生产现状分析和评估,制定市场预期目标和产品质量把控技术措施,因园而异制定三年生产管理目标和每年生产管理计划,因树施策制定当年水肥和植保方案。
这样,果农可以按照意愿,在任意生产环节中,选择购买两种套餐下的服务内容,进行果园托管。
“按照托管协议,保障每亩盛果期果园亩纯收入不低于2000元,少于收益标的由企业补齐。”吉县东城乡沟东村村民陈武装将30亩果园进行了托管。
除了收益有了兜底保障,让他更放心的是,果园每个生产环节托管作业的完成质量都得经过他验收、签字。
“同样,实施技术托管的环节,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果农自行完成后,也需由公司验收确认。”山西壶口有机农业公司技术总监王秀军说。
这样就形成了果农全程参与、托管双方相互监督的长效机制,在保证各方利益的同时,推进了果园种植的标准化,实现了品控。
转变生产方式 多方共赢
如今,在山西壶口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果园里,地力质量提升技术、农水集约增效利用技术、绿色清洁生产循环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引进适用技术配套使用,数据信息采集传感器、“5G+智慧农业”科技信息化系统、全天侯田间管理影像监测等智能化管理设备一应俱全。
得益于生产托管模式,果园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进而打破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限制,使得各方资源和力量汇聚投入,先进生产技术得到快速转化运用。
在吉县,生产方式转变为各方带来的共赢效应逐步显现并放大。
对于苹果营销企业来说,“果园成为了企业的第一车间,企业可以从源头获得成规模的高标准产品供给,为提升产品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力打好基础。”从事苹果出口的超正果业董事长丁振荣说。
“之前,自己找人锄草每亩地需50元,果园托管后,采用农业机械化,每亩地只需20元。”陈武装介绍说,每亩果园投资物资成本和作业成本直接节约310元,托管后每亩商品果可增加收益达300元。一减一增,每亩获益610元。
果园劳力投入减少后,陈武装加入到了劳务服务队。在托管作业中,山西壶口有机农业公司还组建了8支技术服务队、8支机械服务队、8支劳务服务队,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果农,让果农多了一份务工收入。
“在现有的托管果园中,覆盖建档立卡户374户2000余亩,果园托管也成为扶贫带贫成效明显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吉县副县长强晓辉介绍。
对于苹果产业,“生产组织方式改变后,果园托管带动苹果产业上下游生产要素聚集,形成资源共建共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推进了现代化农业设施与技术应用,为苹果产业提档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小农户参与到产业链中分享收益。”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山西既有核桃、红枣、苹果等传统优势经济林,也有沙棘、连翘等特色经济林。近年来,山西每年新发展经济林100万亩以上,成为繁荣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9年,仅干果一项,山西省总面积已达1950万亩,产量24.32亿公斤,产值达到175亿元人民币。
可以说,吉县果园托管开启了农业生产托管向苹果等经济作物的延伸,将成为推动山西经济林发展的有益探索。
返 回